“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区块链”两概念背后,站着不同的利益群体
2018-07-30
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区块链世界,包括传统的中心化组织,例如银行和政府,也开始尝试让这项技术为自己服务。
但是,在这个领域里,有一个词被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分布式账本技术/DLT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而且有些讽刺的是,那些比特币和区块链世界原本希望颠覆的对象——银行、政府和大型商业集团——正是使用 DLT 最多的人。
最近,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利用区块链和 DLT 技术升级清算系统。这种表述意味着两个词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顾名思义,DLT 指的是一种不需要被任何中心化主体存储或者确认的数据记录方式。虽然听起来就像是区块链,但它并不是。
在 DLT 的范畴里,执行者对于数据存储和确认的具体执行方式有更大的控制权。原则上,他们可以制定服务于特定目的的网络架构和具体功能。这么看来,它似乎一点也不去中心化。
技术层面,DLT 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而且依赖于类似于区块链的共识原则。但是,在中心化主体对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掌有控制权的情况下,从意识形态上说,那并不符合去中心化组织的特点。
DLT 可以被看做是构成一个区块链的初步动作,但很重要的是,它并不必须构建一条将区块连起来的链。它需要实现的只是,将账本分布式地存储在很多不同的服务器上,让它们相互沟通从而确保对交易准确、及时的记录。
偏向使用 DLT 而非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包括了 Google,它最近和 Digital Asset 合作将 DLT 工具带给它的云服务客户。
区块链实际上是由特殊底层技术构建的分布式账本。就像我们所知的,区块链可以基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创造出不可篡改的账本,并且所有的记录都由共识机制认可。
密码签名和将记录连城链是将区块链和 DLT 区分开的特点。
当然,取决于特定区块链的用途,有些情况下公众或者用户还是有机会改变网络的组织和运行方式的。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比特币就是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最纯粹的一个例子。它不仅仅在技术和结构层面是去中心化的,它的管理组织和发展也是去中心化的。而在 DLT 里,只有技术是去中心化的,运营主体并不是。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组织更倾向于使用 DLT,从而将自己和与区块链相关的不确定性和狂热情绪区别开。当然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有一些组织倾向于使用区块链从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尽管通常他们并不创造真正的区块链。
你的电脑多久没中毒了?
2018-07-30
你的电脑多久没中毒了?可能对于刚接触互联网没多久的人根本没体会过电脑中毒的感觉。在互联网刚兴起,个人电脑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电脑病毒就一直是破坏电脑体验的一个顽疾,曾经的电脑病毒,轻则篡改主页,弹窗广告,重则破坏电脑数据,造成系统崩溃,甚至还造成电脑负载问题使硬件故障,不是恶意破坏就是为了广告利益,电脑病毒真的是被人恨透了。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在过去,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病毒,除了不乱点乱下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安装杀毒软件,不仅防毒,在中毒的时候也能及时清理病毒,但是杀毒软件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简单,市面上的杀毒软件基本靠付费才能保持病毒库的更新,否则只能应对一些老旧的病毒,而为此付出的金额不亚于现在的包个视频会员的费用。
但是现在病毒很少了,最近比较出名的病毒事件也只能回溯到去年的勒索病毒,再没有之前那么频繁的病毒爆发,而随着病毒销声匿迹的还有杀毒软件,朋友之间已经很少看到有人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家认为,上网意识都强了,现在的系统很少中病毒,另一方面安装杀毒软件影响系统流畅,而且也经常弹窗骚扰,反而麻烦,卸载也卸载不干净,不如不装。
回想过去电脑中毒的手忙脚乱到现在面对电脑那种从容淡定,不禁要问,是病毒不再出现了,还是杀毒软件太强大以至于病毒无法作乱了,或是其他原因?
“便利店十互联网”的尝试,在上演冰火变奏
2018-07-30
新零售的风吹了两年多,事实上也成为了传统零售行业与互联网交叉影响的过程。
7月26日,全国门店数超过800家的全时便利店正式进入长沙市场,在高桥、芙蓉中路等地同时开出6家门店。与苏宁小店、友阿微店~样,该品牌门店将在湖南区域门店开通APP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
而事实上,零售行业内“便利店十互联网”的尝试,也在上演冰火变奏。就在上周,创下一年开出超过5万家门店的雅堂小超,其董事长杨定平因“涉嫌违法犯罪”而自首。据业内人士称,这与该品牌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项目“雅堂金融”不无关系。
本已愈演愈烈的传统便利店与现代便利店之争下,便利店的“十互联网”之路究竟应如何走?
全时、苏宁小店、汇米巴等品牌加速开店,融合O2O互联网服务
“—会儿要去赶火车,本来是进来买水,但看到有米粉就先买—碗吃。”7月26日上午,杨女士在全时便利店高桥店内购买了—碗米粉,与她不到4岁的孩子—起分食。她感慨,见过便利店里有热狗、包点、茶叶蛋出售的,但吃到米粉这是头—次。
全时联盟华中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时长沙门店鲜食占比为50%,除烤肠、关东煮等重资产便利店成熟商品外,还针对长沙本土消费特点和饮食习惯,推出了秘制辣椒炒肉粉、猪油拌粉等湘米粉系列。
“推出线上APP,为线下会员提供积分、送货上门等增值服务。”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APP的多项功能已开始在北京进行试点,不久之后也将在长沙同步推进。
在湖南本土,最早加大鲜食比例的便利店品牌汇米巴,也陆续将经营品类从包点、手抓饼、盒饭拓展至饭团、卤味和水果拼盘等。7月27日,在汇米巴凯乐国际店内,记者就看到,切块西瓜被放置在盒饭旁—起出售,价格为每份5元。而目前已在湖南范围内开出超过160家门店的汇米巴,也将在步步高集团的互联网O2O业务中扮演“提取货”的重要—环。
与上述两个品牌颇有默契的是,苏宁旗下便利店苏宁小店,也研发了专属的APP,为消费者提供“十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体化服务。如,在已经到来的黄桃销售季中,苏宁小店便扮演了商品线下销售及取货的角色,而在便利店中卖水果,这则与友阿集团旗下社区商业业态友阿微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惨淡】雅堂集团董事长自首,多家长沙加盟商十余万货款“打水漂”
雅堂小超,这个创下—年“翻牌”5万家门店纪录的便利店品牌,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惊人。7月23日至27日,记者在长沙街头走访发现,虽然董事长杨定平已被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但依然有不少门店挂着“骓堂小超”的招牌在正常经营。不过,采访中,多名店主表示,店铺实际经营与雅堂集团并无关系,仅仅是“收广告费挂个招牌”。
门头写着“雅堂小超景杭食品店NO.001854”店主张先生就直言,自己是去年加盟雅堂的,“加盟后,雅堂每年会给予4万元补贴,对加盟商要求不高,只要有个店面,挂上‘雅堂小超’的招牌就行。”他表示,该店铺盈亏自负,雅堂也并未向其提供进货渠道,“经营基本与雅堂没有太大关系”。
也有商家采取了加盟的形式与雅堂集团进行合作。在开福区油铺街经营—家雅堂小超的段女士就表示,加盟该品牌的—年时间里,累计进货额为2万元左右,“去年每次送货都很准时,于是在去年年底因促销优惠就预定了—笔6000元的货,但这批货至今为止仍未到手。”
而芭茅洲巷雅堂小超老板殷先生也证实,雅堂小超对于加盟商的货源没有任何要求,加盟商的盈亏与企业不挂钩,只是挂上雅堂小超的牌子。他透露,雅堂要求加盟门店每天营业额的30%进人公司系统,第二日会将前—天的营业额归还,“听说有的门店,最多损失达—二十万。”
7月2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前往雅堂小超长沙分公司长沙市雅隆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位于长沙西中心T2栋1406号的办公地址时发现,该门面已被另—家公司租用。据长沙西中心T2栋大厅的前台介绍,长沙市雅隆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今年三四月份就已搬离。
据业内人士透露,尽管雅堂小超在长沙门店数达到600余家,但实际的加盟门店不过十余家,而这些门店,必须使用雅堂的收银系统,每家店都能获得2至12万元的门店补贴,由雅堂负责免费店招装修和系统更换,还可以通过云仓订货,价格低于市场价6%~12%。据了解,雅堂长沙直营门店的货款亏损最大的达—二十万元。而殷先生也表示,此前对接的雅堂小超业务员已经失联。
7月16日,成都市公安局夭府新区分局发布通报称,成都雅堂控股集团董事长杨定平等人因涉嫌违法犯罪,于2018年7月15日到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投案自首。目前,天府新区分局已依法对杨定平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2月,雅堂集团董事长杨定平被曝出涉嫌诈骗和非法侵占。据相关媒体报道,此前,该集团旗下金融业务“雅堂金融”在深圳期间就因其涉嫌自融,被深圳有关方面列为重点监控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雅堂集团旗下有六大核心事业部,分别是雅堂电商、雅堂到家、雅堂小超、雅堂广告、雅堂金融以及骓堂信息技术。而在1月23日,成都雅堂控股集团宣布,决定主动退出P2P业务。此后,雅堂小超的补贴以及供应货方面开始出现未能及时结算。
长沙仍为现代便利店竞争发展蓝海
两个月前,中国连锁协会发布“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数据显示,全国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长沙、深圳、太原、东莞、成都名列中国便利店发展指数前五位。
全时上述负责人认为,虽然目前长沙已有包括千惠、珊珊、汇米巴等多个本地便利店品牌,但对于以鲜食、“十互联网”服务为主要竞争优势的现代便利店而言,长沙仍为便利店的“竞争蓝海”,而全时在进入长沙市场后,也将根据湖南的消费环境做出改变,如将在北方适用的海鲜汤关东煮锅底更换为辣汤。
他透露,自7月底的6家门店开始,全时便利店计划于2018年在长沙门店数突破100家,3年突破500家,而同时,也将以长沙为核心,第—阶段向株洲、湘潭进行市场拓展,随后陆续进人湖南的其他核心城市。
另据湖南苏宁总经理窦祝平表示,已在长沙开出18家门店的苏宁小店,预计到今年底,门店数将增至80至100家,到2019年,这—数字将增至200家。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互联网大行其道便利店应如何玩转
长沙零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易礼均表示,在理论上雅堂小超的运营模式是存在—定的合理性,但雅堂小超以大量补贴资金给加盟门店的方式去拓展门店,产品采取低价销售,消耗公司的资金,—旦公司处于亏本情况,公司就无法持续发展,“—开始就不看好这种模式”。
他认为,在“十互联网”的状态下,商家都在绞尽脑汁研发“新模式”,但对于以便利店、超市等为主要市场变现形式的零售商而言,最重要仍是做好零售本身,这其中,—个是公司层面要做好供应链的管理、运营管理以及品牌管理三个方面,从门店来说,则应该首先做好商品和服务。
全时上述负责人也表示,虽然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便利店纷纷押宝“鲜食”,但做好鲜食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需要对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技术,供应链,物流包括投资能力各方面做出要求,需要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综合实力。
家用机器人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2018-07-27
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行业进入了硬件产品的爆发期,其中机器人产品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可以将终端、网络和云随时联系起来的一环,成为了当下新技术里最受用户认可的硬件之一。
可以说,继智能音箱走红市场后,家用机器人已成为了各大科技巨头的下一个目标,但这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本周,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8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加速发展,机器人迅速从工业领域向服务行业渗透,服务机器人展现出比工业机器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换句话说,在智能时代的今天,机器人正越来越多的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从建筑施工、招待客人到军事乃至艺术。
而家庭场景作为人类日常相处最久的场景,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技术抢占的最佳领域,至于其应用方向,则主要是从事家庭服务工作,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同时,娱乐休闲机器人、教育陪伴机器人都属于这一场景。
但如果要追根溯源,家用机器人的风口始于2014年,也就是在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后。在当时的情况下,政策、资本纷纷向机器人市场倾斜,推动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然而,当时家用机器人的功能和价值,与消费者的期望之间相去甚远,导致了许多产品的夭折。
随后,扫地机器人的出现,作为一个可以将人类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直到2015年,机器人经历了爆发期,实现了90%的增长,同时也开启了家务型机器人的新时代。
虽然到目前为止,诸如机器狗、扫地机器人、割草机等一类的家用机器人还比较缺乏想象力,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了。
如上文所说,现在的机器人功能还比较简单,无法为用户完成整理衣柜、调制鸡尾酒等任务,但有人表示,人工智能、处理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都能让这些简单的机器在今后两年陆续面市。至于这些机器人能否立刻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想要的只是趁此机会在真正有用的自动化技术领域取得先机。
对此,风投机构Loup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吉恩·蒙斯特表示:“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你知道这会成为一笔全新的大交易,因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公司正参与进来。”至于“拥有雄厚资金的公司”主要包括了华为、亚马逊、Alphabet和苹果。
· 华为:帮中国孩子学英语的机器人
对于华为入局家用机器人领域,是彭博社最近爆料出来的。
其报道指出,华为家用机器人的目的是教孩子们学英语,并进行中英互译。该公司在旧金山和波士顿拥有规模可观的团队,进行这一项目的研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项目是不是会被放弃还是一个未知数。
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华为将这款机器人推向市场,也只会只针对中国,不太可能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发布。华为方面并未对此消息置评。
· 亚马逊:处理复杂任务的家用机器人
如果要说家用机器人领域竞争的开端,非亚马逊的Project Vesta项目莫属。早在今年4月,这家零售和云计算巨头就被爆出正在计划研发家用机器人,并预计2019年推向市场。而其代号“Vesta”,则取自罗马神话中掌管炉灶、火种和家庭的女神名字。
从网上公开的消息显示,Project Vesta由亚马逊Lab 126负责,而这个神秘的实验室曾诞生了Kindle阅读器、Echo音箱等亚马逊知名硬件产品。至于负责人是雷格·泽尔(Gregg Zehr),他是一名资深高管,也是126实验室硬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自今年初以来,他的工程师和开发者团队规模扩大了一倍,达到了500人。
作为亚马逊最看重的项目之一,该公司甚至从其他项目抽调人手加入其中,还曾为此取消或推迟了别的项目。早期版本的Vesta将陪伴在家里没有Echo设备的客户,同时,这款产品可能会利用亚马逊用来制造Kiva仓库机器人的部分技术。
亚马逊一直在研究各种方式,以便让该公司的第一或第二款机器人能够上下楼梯。换句话说,这款机器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比如检索项目。但对此,亚马逊发言人拒绝置评。
· Alphabet:同时开发几个机器人项目
对Alphabet来说,这家公司对机器人的野心可是由来已久。2013年这家巨头就曾进行过大举收购,其中包括十几家机器人公司,并聘请了数十名专家,这件事在当时可谓震惊了整个行业。遗憾的是,随着谷歌前高管安迪·鲁宾(Andy Rubin)的离职,这些努力终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2016年,Alphabet聘请欧洲移动业务主管汉斯·彼得·布朗德莫(Hans Peter Brondmo)领导其机器人技术工作。随后,2017年,该公司决定将旗下的知名机器人部门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和沙夫特公司(Schaf)卖给了软银集团。
到现在,Alphabet旗下的研发机构X部门正在开发几个机器人项目和基础技术,从理论上讲,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打造出《The Jetsons》风格的家用机器人。知情人士透露,工程师正在研究各种方法,希望让机器人具备上下楼梯和开关门的能力。不过,由于开发周期长达5到10年,所以该公司并未决定如何将该技术推向市场,也没有决定是否推出消费和商用设备。
对此,X实验室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对机器学习与机器人结合的前景非常乐观,认为这可以解决人类的一些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探索各种方式,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 苹果:专注商用机器人
从目前来看,苹果暂时还没有开发家庭机器人的打算,而是更倾向于专注商用机器人。不过该公司最近几个月加大了机器人专家的招聘力度,或许是为未来的产品提升自动化制造水平。
另外,苹果深度参与了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激光蚀刻、金属清洗和上色设备的设计。随着产品越来越先进,加之该公司进入增强现实眼镜等新领域,苹果需要定制自动化设备,将原型产品转换成批量产品。
对此,蒙斯特表示,“我不认为苹果短期内会面向消费者推出机器人。”在它看来,该公司的多数研发都会投向无人驾驶技术。苹果还放弃了自主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计划,但仍然希望为其它厂商提供无人驾驶技术。
· 其他公司:LG和索尼均入局
其实,还有很多公司也曾尝试制造家用机器人。比如,1983年,雅达利公司就推出了90厘米高、雪人外星的Topo机器人。虽然它可以通过Apple II电脑编程进行移动,但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其他功能,销量也很差。
而IRobot公司的Roomba是最成功的,自2002年以来已经售出了2000多万台,但目前该公司只做了一件事,即扫地机器人。由于家庭机器人领域竞争不断加剧,其前景也不是很好。最近,索尼和LG电子也对这类产品表现出了兴趣。
今年1月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上,LG展示了名为Cloi的机器人。但是当机器人不能遵守语音命令时,演示以失败告终。索尼则发布了其机器Aibo的新版本,Aibo于20年前首次亮相。除了吠叫之外,它没什么别的作用(尽管Aibo被设定为可踢足球)。
但说到大型科技公司追求的目标最为相似的机器人可能就是Temi了,据说它可以在不同房间之内跟踪用户,还可以拨打视频电话、控制智能家电,并完成其它任务。Temi公司表示,他们的产品将在今年底开始发货,希望每个月的产量能够达到3万台。此外,机器人创业公司Anki在苹果的一次活动上展示了其玩具车系统后便广受关注。该公司表示他们将在今年8月发布新的家用机器人。
从这些公司的研发情况来看,亚马逊或许处于一个领先位置。毕竟在Alphabet仍进行早期研究的阶段,亚马逊已经开始与制造商合作伙伴进行谈判了。另外,对亚马逊来说,它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将Kiva机器人的导航属性和Alexa的语音激活智能结合起来。
不过,即使这样,家用机器人市场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不久前,优点科技CEO刘江峰曾指出他所看到的机器人行业乱象并表示,“现在卖得最多的家用机器人,基本上采用近似于传销、微商的模式,用户黏性不高,我觉得不会持久。”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在数个机器人行业群聊中“潜伏”一段时间后,他认为,这种毫无组织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在损害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
2014年6月,软银集团对外展示了人形机器人Pepper。这款能够实现语音识别、关节活动等功能的机器人很快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标志性产品。加上软银集团的背书,让Pepper承载了机器人行业爆发的希望。也是在那之后,机器人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历了两三年的爆发式增长。
但没过多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Pepper即在2017年3月底陷入资不抵债的状况,国内众多曾经活跃的初创公司也归于沉寂,热闹非凡的机器人行业突然“凉凉”了。
能够承载AI、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的机器人,是新一代科技革新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但如今,在热潮之下,让产品深入应用场景,感受用户的实际需求,让机器人商业化的路径更好的延伸或许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