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的至暗时刻 链捕手

2019-01-14

NEO,曾经的「中国以太坊」,似乎正在逐渐淡出公众的主流视野。

一方面,NEO作为14年成立、16年主网上线的公链项目,在性能、生态以及声势方面都没有呈现出较EOS、波场等18年主网上线项目更佳的表现,并因过于中心化备受诟病。

另一方面,NEO已经从18年初最高点约194美元一路跌至目前的7.5美元,期间最低跌至5.4美元。即便从整体行情来看,NEO的全球排名也已经从曾经的第6名回落至如今的17名,被EOS、Stellar等项目赶超。

NGD(NEO Global development)官方的年度报告中,「至暗时刻」也成为官方对这一年的描述词并出现在标题上,另一个词则是「黎明之前」。

那么,NEO在经历多年高光之后,它的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进度如何?经历至暗时刻的NEO究竟遇到了怎样的瓶颈?它们的最新战略又是怎样的?经过持续多日的深度调研,链捕手(ID:iqklbs)希望通过本文向读者们呈现出NEO的真实发展境况,及其未来可能的走向。

01 崛起之路

NEO原名小蚁,最早立项于2014年6月,由达鸿飞、王冠、徐义吉、点付大头、初夏虎等7人投资,其中多人都成为了后来的币圈知名人物,但当时只有达鸿飞、王冠在投资后继续展开NEO后续的筹备与开发工作,其他人实际上都甚少参与。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910.jpg

NEO早期投资人与V神合影,左一王冠,左二Kaku,左三大头,左四达叔,中间V神,右一蓝领,右二 初夏虎,右三徐义吉,右四巨蟹刘嘉陵

在最早期,NEO的项目理念实际上与当前的智能经济大相径庭,其初衷是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实体世界的资产和权益进行数字化,通过点对点网络进行登记发行、转让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业务的去中心化网络协议,并计划用于股权登记与众筹、P2P网贷登记与交易等领域。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914.jpg

NEO早期白皮书内容,官方制作

用时下流行的术语来形容,NEO要做的事情便是「资产上链」以及「去中心化交易」,这使得NEO创建之初吸引到许多关注。15年9月,NEO官网以及白皮书同时上线,并于1个月后开启第一次ICO,总融资额度达到2100个比特币,分别来自186个账户。根据NEO此后公布的信息,团队在第一次ICO完成后立刻将所有比特币通过交易所转换为465万元人民币。

拿到这笔钱后,NEO在技术开发、社区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速。在技术层面,NEO测试网于15年11月发布,于16年4月发布国内第一个原创共识机制dBFT;在人才招聘层面,陶荣祺、李俊、杨文涛、汪婷婷等独当一面的高管相继加入NEO团队,由早先的四五人团队扩充为16年5月的13名全职成员;在社区建设层面,NEO一方面建立了通过志愿者实现自运营的庞大社区,另一方面加大了海外社区投入力度,根据官方说法,社区人数从15年底的300人增长至16年8月的近5000人。

与此同时,NEO第二次ICO于16年8月开启,并在1个月内募集比特币5539.19个,折合人民币2225万,参与人数为1360人,火爆程度在16年堪称首屈一指。

但随着此后NEO主网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相继上线,NEO早期愿景与现实的冲突逐渐暴露出来。虽然NEO在推动实体资产数字化方面下了许多功夫,但由于技术可行性、政策法规等问题,NEO几乎没能实现任何实体资产在NEO上登记、发行或者流通,官方启动的类似于TheDAO的智能基金Nest在发布后也近乎销声匿迹。受此影响,NEO币价长期徘徊于第二次ICO的发行价下方。

困境之下,NEO于17年6月开启了其创建以来最重要的转型,即从数字资产平台升级为智能经济平台或者说公有链,并引入「智能合约」、「数字身份」等新概念,强调要吸引开发者基于NEO平台开发和延展各类应用。显然,这些举措都带有强烈的「以太坊」印记,NEO自此被赋予了「中国以太坊」的称号。

NEO币价的疯狂涨势也自此开始,从17年初的0.11美元涨至6月的9美元、8月的48美元,直至18年1月达到162美元,成功跻身「千倍币」行列。

伴随着NEO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知名度的提高,Red Pulse等诸多项目也来到NEO发行代币,并且大多取得较好的涨势。组织架构方面,原NEO Council于16年5月正式变更为NEO Foundation,并由达鸿飞与张铮文担任联合主席,同时成立NGD(NEO Global Development)和NGC(NEO Global Capital),前者致力于技术研发、社区运营,后者则作为盈利性投资机构推动优质项目与NEO生态发展。

但新一轮问题又逐渐显现出来,强势的公链竞争者越来越多,而具有先发优势的NEO在技术性能、DApp生态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似乎在公链竞争中有所退步。

在链捕手(ID:iqklbs)对数十位行业资深从业者以及NEO高层的采访中,部分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NEO在机制设计、社区分流等原因有关,部分人则认为NEO发展态势仍不错,但宣传力度不够与策略不对,导致NEO的真实状况未能传导出来。

那么,NEO究竟是宣传不到位导致公众认知形成偏差,还是技术与生态的确进展缓慢并致使项目受阻呢?

02 技术发展

公链的技术一般包含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虚拟机、跨链等层面,并表现在TPS的高低以及开发者友好度等方面。

NEO采用了其16年独创的dBFT机制,这是一种通过代理投票来实现大规模节点参与共识的拜占庭容错型共识机制。「那时候大家都是PoW机制,NEO敢于采用自己设计的全新共识机制,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ArcBlock创始人冒志鸿说。

dBFT机制中,普通用户基于持币比例来投票决定记账节点,当需要通过一项共识时,在这些记账节点中随机推选出一名发言人拟定方案,如果超过66%的节点表示同意该方案,则共识达成;否则重新推选发言人并重复投票过程。

TPS表现上,链捕手没有在NEO区块浏览器发现相关信息,但NGD研发总监林鹏涛告诉链捕手,NEO主网TPS在实验室实测最高能达到1000,生产环境最高达到300到500,但考虑到防止流量攻击等系统安全问题,NEO目前对TPS有所限制。

前述机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NEO系统达成一致决定,并防止分叉以及作恶节点带来负面影响。目前NEO一共有7个共识节点,但在18年7月前所有节点都由有NEO基金会控制,长时间被诟病为中心化公链,直到NEO开发者社区CoZ、荷兰电信公司KPN分别在18年7月与18年10月当选NEO主网共识节点,NEO主网才迈出去中心化的第一步。

在区块链资深专家Aaron博士看来,这是NEO为了追求效率暂时放弃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根本属性,其本质是一条外界可以访问的私链,用户参与度较低。NEO并没有把权力赋予给社区,只有分布式办公,没有去中心化赋能,在这一点上甚至还不如EOS备受诟病的超级节点,这可能是NEO最突出的社区治理问题。」Aaron说。某公链首席科学家欧霖(化名)也认为,NEO的治理模式缺乏民主。

同时,也有多位开发者认可NEO的做法,「区块链还处于初步阶段,完全去中心化会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早期的中心化对于项目发展有利,只要项目方保持初心、坚持区块链的理念,是可以削弱中心化方式的。」一名公链开发者李砺(化名)评价道。

有迹象显示,NEO正在加快去中心化的步伐。除了前述新增节点,Swisscom Blockchain目前已经成为NEO测试网的共识节点,官网上NEO共识节点申请系统继16年4月后再度开放,官方表示2019年NEO将全面开放共识节点的选举和投票。

不过由于NEO基金会本身就获得50%NEO代币的管理权,加之九四退币后又获得大量NEO代币,目前至少仍有五成以上的NEO代币在NEO基金会控制之下,这意味着选举结果仍由NEO基金会多方面确定。「由于NEO的前期积累,我们分别推出了链上治理与链下治理机制,只要对方能说明自身对NEO生态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就会投票给对方。」NGD研发总监林鹏涛说。

在智能合约层面,NEO使用了自研的NeoVM(NEO Virtual Machine)作为其智能合约的执行环境,这也使得NEO成为第二个推出自有VM的公有链项目。NEO较有影响力的技术就是它的NeoVM,在整个行业都比较领先。」万物链联合创始人吕新浩评价道。

据链捕手(ID:iqklbs)了解,NeoVM已经支持C#、Java、Python等多种传统开发语言,对于吸引传统开发者具有相当的优势。不过,NeoVM并不像波场等项目一样兼容以太坊的Solidity开发语言,对于以太坊开发者迁移DApp形成一定门槛。

18年,NEO还对其VM进行了多次升级,在实现了智能合约间的堆栈隔离、提升智能合约安全可靠性的同时,适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开发者可以将其部署在NEO网络以外的地方。

在上线两年多以来,NEO主网总体运行稳定,几乎没有爆发过公开的安全事故,但曾多次被奇虎360核心安全团队、腾讯湛卢实验室以及安全审计公司Red4Sec公开指出漏洞。

白皮书中,NEO还曾提出跨链互操作协议、抗量子密码学机制、分布式存储协议等技术亮点,目前甚少见到NEO官方谈及开发进度。「从概念上看这些技术有一定创新,但并没有对现有的区块链技术产生革命性的进步。」Aaron说,「NEO的技术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的亮点。

吕新浩则用「扎实」来形容NEO的技术水平,他认为NEO团队在研发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生态落地方面有所欠缺。

NEO在18年7月还提出了NEO3.0的概念,重新设计NEO的核心模块,包括调整双通证经济模式、实施动态分片、扩展智能合约API、支持全局变量等,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级大规模应用。

「实际上现在没有哪一条公链可以承接淘宝、Twitter这类商业应用,NEO之所以要对底层架构进行重新梳理,就是希望能够提升NEO的性能与稳定性。NGD研发总监林鹏涛告诉链捕手,未来NEO的共识机制也有可能会调整,也有可能重新开发主链,但目前所有细节都还在提案讨论阶段。

因此,暂时很难对NEO3.0的技术框架及细节作出评价,但这次调整及相关表述无疑也反映出NEO管理团队意识到NEO在架构方面存在先天性缺陷,若不调整将难以适应接下来企业级与商用级应用的发展需求。

「项目早期的既定战略、技术导向在后期难以进行有效迭代和策略修正,那么创始团队在先发项目获得燃料后另起炉灶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一种内部价值分叉。」Aaron说。

03 生态建设

公链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则是生态建设,这需要NEO一方面吸引尽可能多的开发者前来搭建DApp及相关基础设施,一方面吸引尽可能多的普通用户前来使用这些DApp、提升主链活跃度,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公链生态体系。

生态建设最直观的成绩则体现在主网数据上。根据区块浏览器Tokenview的数据,最近1个月NEO主网每日交易量为2万笔左右,每日活跃地址为4000-5000个左右,每日新增地址在400-700个左右,且均呈下降态势。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923.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926.jpg

NEO主网的交易笔数与活跃地址数趋势图 来源:Tokenview

与此同时,NEO的竞争者以太坊、EOS、波场等公链的主要数据保持着总体平稳甚至有所增长,且在多个数据的绝对值上远超过NEO。因此,NEO略显惨淡的数据难以主要归因于熊市的影响,可能更多的属于自身的原因。

DApp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区块浏览器显示NEO已经拥有近百个资产类型,但很多资产项目都没有进一步开发成型DApp,其他DApp亦因为实用性等原因未能进入主流视野,使用者寥寥。无论在各大钱包的DApp展示区,还是各大DApp收录网站,都极少出现NEO的DApp。「这就好像有一个很大的商场,里面有很多商品在卖,却没有多少顾客。」Aaron形容称。

另外,NEO还通过NGC投资了大量区块链项目,去年至少发起了二十余起公开投资案例,但多数项目尚未与NEO产生实质协同,对NEO的DApp生态贡献微弱。

而对于EOS、波场等竞争公链,它们虽然也在实用型DApp方面推进缓慢,但通过大力发展博彩类游戏以及营销获得大量用户,从而在主网得到漂亮的数据表现。

「我们也正在加大对游戏领域的投入力度,希望成为游戏开发者的首选平台,但与发展博彩类游戏不同,我们更想吸引那些真正意义上可玩的游戏,比如回合制游戏或者沙盒类的游戏。」NGD海外社区运营负责人曾程表示,「我们还打算为区块链游戏行业提供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

在最近一年,NEO还举办了多个奖励丰厚的区块链游戏大赛,试图吸引游戏开发者。据曾程透露,目前NEO已经上线三四款游戏类DApp,另外还有二三十款游戏正在开发。

NEO合作伙伴LAYA.ONE创始人汪阔对NEO的游戏战略表示赞同:「那些资金盘游戏并不算是真正的游戏,而且都是区块链行业既有的几万名持币用户在玩,NEO希望将传统游戏玩家引流过来,带动普通大众玩家进入这个市场。」

但其中仍然困难重重,NEO不仅面临着EOS、波场等公链对开发者与用户的争夺,同时区块链游戏行业本身也面临着许多尚未克服的困难。「区块链游戏所有的支付行为实际上都是基于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但真正的玩家未必有钱包,所以如何搭建一个让传统支付方式顺畅连接到区块链世界中非常重要,而这方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LAYA.ONE创始人汪阔说。

欧霖则指出,区块链游戏对链的性能有较高要求,NEO可能会在出块时间、吞吐量等方面有些跟不上。

NEO生态建设的另一个短板在于第三方开发者匮乏,目前大量开发者都是基于NEO基金会的资助、投资或者大赛奖励前来,这的确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也显示出NEO尚不具有以太坊、EOS那般行业影响力。

虽然NEO长期以优异的社区建设而著称,但NEO的社区主要有两个类型,第一个是技术社区,他们过往更加热衷于编译器、区块浏览器、技术文档等主网及其配套设施,或者通过各种活动推广NEO技术,在应用开发层面较少涉足;第二个是持币者社区或者爱好者社区,他们主要因为NEO代币的涨势或者项目愿景而聚集,在NEO本身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很难在生态应用层面有所贡献。

另一个糟糕的问题则是NEO社区出现了重大分流。17年底,由Onchain发起的本体项目正式诞生,而Onchain则是由达鸿飞、张铮文等NEO团队于16年初创办的盈利性公司,当时的官方称Onchain是小蚁的运营主体,主要负责小蚁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同时为其它金融机构提供区块链定制服务。

而在本体作为单独的公链诞生后,Onchain多名高管或技术人员都加入到本体项目中,包括Onchain首席架构师李俊、Onchain商务拓展VP杨文涛等,由于他们此前多数工作都围绕着NEO,此后NEO的人才实力以及相关业务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同时,该项目还吸引走许多原NEO社区的开发者、关注者,对 NEO的社区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吕新浩则认为,目前本体社区表现甚至比NEO社区更加抢眼。

此外,NEO在这几年还有多位高管离职,转而创建其他项目,例如NEO联合创始人、现星云链联合创始人王冠以及Onchain前副总裁、现铂链创始人汪婷婷。前NEO基金会秘书长陶荣祺18年下半年转而担任子机构NGC的创始合伙人,但时常以研究机构X-Order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各大活动现场,而不是以NGC的身份。

NEO内部鼓励创业,公司一部分人和很多志愿者都带着新想法组建了新团队,达叔也都非常支持。」汪婷婷告诉链捕手(ID:iqklbs)。而在越来越多高层人士离开的同时,很少有某个行业大牛加入NEO团队的相关信息传出。

当然也有NEO体系的员工离职后继续为NEO生态做贡献,例如刘永新与李剑英,他们在了离开Onchain后成立了NEL新经济实验室,在NEO基金会的资助下,他们一方面协助开发NEO区块浏览器、钱包与SDK等,另一方面组织课程教学、线上交流群论坛和线下MeetUp等,成为NEO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之一。

不过总体来看,NEO的生态建设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放缓了步伐,其原有价值被多次分流,同时在发展策略上迟迟未能找到突破口。

Aaron还进一步指出,NEO生态建设遇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NEO的权力和权益都掌握在项目方手中,第三方开发团队不愿意在这样一条自由度很差的私链上开发新的Dapp,因此其DApp项目是为了数量而建设,本质上并没有多少竞争力,「如果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商品,怎么能吸引到顾客?」

「但NEO的先发优势还有很多可持续燃烧的余量,NEO在社区和运营方面也有一定基础,如果未来能够在开放度和自由度上做出改变,还是有一定发展前景的。」 Aaron补充说。

而在宣传与营销层面上,NEO的确也存在策略上的不足,未能与NEO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多名NEO的前员工与现员工都向链捕手承认这一点。「NEO一直不太注重宣传,我当时在的时候,预算也是非常有限,只能利用自己的一些老关系和公关策略来扩大知名度。」汪婷婷说。

媒体人张季涞(化名)则指出,以太坊、EOS、波场等公链项目都有一个擅于摇旗呐喊、宣传造势的领袖,但NEO的达鸿飞虽然也业内很有名气,评价也很高,但他几乎很少在社交媒体发声或与公众交流,一般只是偶尔在社区或活动发声,而且话语传播性大多不强,这虽然只是个人行事风格偏好,但实际上也成为了NEO的劣势 。

04 尾声

总的来看,NEO正在经历一起危险程度不亚于其先行者以太坊的危机,在技术与生态层面都遇到程度不一的瓶颈。「技术总是不断的迭代与淘汰,老一代公链起步比较早,但问题在于老一代公链为行业开拓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新一代竞争公链看到后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往前走,这是老一代公链都会面临的问题。」某知名区块链项目创始人何煜(化名)指出,它们需要找到创新的路证明自己老而弥坚。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NEO3.0可能成为NEO的破局之道,不过NEO3.0至今仍没有清晰的时间表,从提案讨论到确定具体方案进行开发,再到落地上线,这恐怕也需要较为漫长的历程。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公链行业,这可能会给NEO的未来带去许多不确定因素。

2019年小程序发展趋势 8 大预测:“流量”不再是唯一考量

2019-01-14

2017 年初正式发布后,微信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借助小游戏让不温不火的小程序进入了大众视野。

「小程序红利来了!」2018 年上半年,这样的论调成了投资界的主流声音。在流量越来越昂贵的今天,小程序被视为 app 市场的翻版,迅速圈住用户和流量再进行变现,是在 app 上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社交裂变以极低的成本迅速为一批小程序带来了大量用户,它们也因此成了投资人的宠儿。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252.jpg

但下半年风云突变,缺少唤醒机制,微信官方不设推荐和统一入口,让小程序的留存率极低,靠着社交裂变「薅」来的流量,也很难转化为真正的购买行为。「小程序被高估」、「投资机构撤离小程序」成了下半年的主流声音。

2019 年,小程序面临着新的发展状况。

刚刚结束的 2019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小程序和小游戏被当作为了开场的重头戏,张小龙的 4 小时演讲中,小程序也被重点提了出来。

「小程序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 to C 的功能」,微信对小程序继续抱有极高的期望,而且看上去有足够的耐心。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257.jpg

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也在追赶微信的步伐,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吸引小程序开发者,比如一些需要身份认证、分期消费的服务类小程序,支付宝甚至比微信有更大的优势。

集合过往情况,各个平台对自己的小程序战略的阐述,以及知晓程序对小程序生态的长期观察,我们对 2019 年小程序的发展做出了 8 个预测:

小程序的重点会来到线下,微信和支付宝在一些领域竞争会加剧

依然难以出现「杀手级」的小程序

会出现更多针对小程序的服务商

流量不再是唯一考量,小程序本身的商业模式更重要

会有更多社区、生活服务类小程序,更多低频需求会通过小程序得到满足

小程序会更加开放,甚至趋向「开源」

针对小程序的投资会继续保持谨慎

会有更多非互联网从业者投身小程序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说明,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1. 小程序的重点会来到线下,微信和支付宝在一些领域竞争会加剧

2019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粤省事」和「喜茶 GO」这两个小程序被重点推介,一个帮助用户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一个为用户节省线下排队时间。

微信平台上,小游戏依然是用户量最庞大,变现最顺畅的小程序类别。但同时,解决线下场景需求的小程序会被重点关注,微信「附近的小程序」最近已经进行了多次改版,本地生活服务会是微信小程序发力线下的重点领域。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310.jpg

支付宝小程序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着力线下的战略,支付宝自己确立了从支付工具向场景平台转型的战略,小程序就是这个战略的技术载体。

最近一次知晓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负责人管仲的交流中,他更加明确了支付宝小程序重点发展线下的策略:小程序是服务,服务等于场景,而场景最多是在线下。

我们预计 2019 年小程序的重点将来到线下,在政务服务、线下零售、生活服务等垂直领域中一些细分服务上,微信和支付宝会面临直接竞争。

2. 依然难以出现「杀手级」的小程序

小程序经常被和 app 相提并论。

在苹果和 Google 推出应用商店初期,app 同样面临野蛮生长的态势,一个手电筒应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吸引上百万用户下载,而缺少核心价值、容易被替代等特点,又会让它快速沉沦。

不过,随着更多开发者的涌入,应用商店中会出现一些标杆性的 app,它们会将用户聚拢过来,并在资本的助推下成长为解决一些通用需求的平台,比如微信、陌陌、饿了么、滴滴。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321.jpg

但小程序可能很难复制这样的情况。小程序正式上线 2 年,各种非官方的小程序榜单上,上榜小程序的替换率依然非常高。

一方面,线上流量已经被巨头瓜分,另一方面,线下流量呈现更分散和细分的特性。

我们预测,2019 年依然难以出现「杀手级」的小程序,但会有更多满足细分、低频需求的小程序出现。

3. 会出现更多针对小程序的服务商

1 月 15 日,微盟将登陆港股,这个成立于 2013 年,一开始就瞄准微信第三方服务市场的 SaaS 服务提供商,在小程序时代又迎来了新的生机,因此有人把微盟称为「小程序服务商第一股」。

更早一些,被称为「微信生态第一股」的有赞也在香港成功上市,有赞 CEO 白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程序是社交电商的爆发点。

微信图片_20190114104325.jpg 

SaaS 领域已经出现很多上市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 图片来自:SEG

我们预测,2019 年会有更多针对细分、垂直需求的小程序服务商出现,它们会帮助小程序创业者、商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通用的方法,寻找新的增量市场、维护现有客户。

4. 流量不再是唯一考量,小程序本身的商业模式更重要

社交裂变以极低成本带来的流量曾让投资人欣喜不已。但是,无需下载、用完即走的特点,也让这波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

我们预测,2019 年单纯以流量、用户数、DAU 等为小程序估值的做法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小程序及其背后服务本身的商业模式称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5. 会有更多社区、生活服务类小程序,更多低频需求会通过小程序得到满足

2019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主讲者特意提到了一个活跃用户只有十几个人的小程序——甘马超市。

微信特意提到,评判一个小程序的好坏,不应该只注重用户数量、交易规模,而要看它能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和服务。

围绕社区还有非常多的服务未得到充分满足

这和支付宝所说的小程序将着力线下场景异曲同工,线下需求更多,但更加分散、细分。

我们预测,2019 年会出现更多类似社区拼团、服务,班级服务等小程序,过去,受制于 app 开发成本,这些低频需求很难在移动端得到满足,小程序将填补这块市场。

6. 小程序会更加开放,甚至趋向「开源」

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线时主打了一个特点:开源。

随后,百度牵头成立了智能小程序开源联盟,据称,开发者一次开发的智能小程序可以在百度 app、百度网盘、百度地图,甚至快手、爱奇艺、58 同城等 app 上运行。 

今日头条也宣布,在其平台上开发的小程序将能够在抖音上直接运行。微信还没有公开对开放或开源小程序的支持,但是,它也走在这样的路上。目前,一些快手主播已经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商品展示页跳转到微信小程序,为粉丝提供购买服务。

我们预测,2019 年,各家小程序平台会继续推进小程序的开放策略,一方面减轻开发者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在更自然的场景下使用小程序。

7. 针对小程序的投资会继续保持谨慎

2018 年上半年,小程序成了资本的风口,投资机构狂欢的逻辑是「以 500 一平米的价格买北京二环内的房子」,这个流量思维很快被现实击溃。

我们预测,因为小程序重点会来到线下的细分领域,短期内,细分需求难以复制和规模化的特点,会让资本在 2019 年继续对小程序保持谨慎。

8. 会有更多非互联网从业者投身小程序

张小龙的四小时演讲,阐述了推出小程序的原动力——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他特意提到了几位盲人按摩师自己做了一个小程序,并以此招揽顾客。这体现了小程序的原动力,但这也是小程序的低开发成本、跨平台等特性带来的结果。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我们预测,2019 年会有更多非互联网从业者开发小程序,解决自己遇到的最迫切的需求,丰富小程序生态。

展望2019年:短视频、洗稿……都会怎么变?

2019-01-09

2018年,短视频、洗稿问题、区块链、人工智能是互联网领域的热词,这些热词也给版权界定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019年如何才能创造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版权环境呢?

话题一

短视频热度不会降,但需重拳整治

微信图片_20190109111002.jpg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短视频创造了数不清的点击量纪录,而且成为了普通网友记录生活的新方式:吃到好吃的,拍个小视频;看到好玩的,录个模仿秀……与需要精良制作的长视频相比,制作简单的短视频迅速火了起来。

然而,与短视频的飞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短视频的类型界定与版权侵权问题,许多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定论,然而新的问题还在不断产生。短视频日益成为网民展示自我和网络社交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存在着众多著作权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法律属性问题、权利归属问题以及许可使用问题。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冯刚:首先,虽然短视频时长很短,但一般均能完整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符合《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作品以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定义,因此大多数短视频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其次,“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其“制片者”,短视频亦应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短视频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不相同时,该短视频著作权的归属判断依据为:第一,当事人的约定;第二,法人作品、职务作品等法律规定;第三,归属于拍摄者而非被拍摄者。

再次,短视频的著作权人有权控制短视频的使用,但网络环境下关于短视频的规则可能会限制其著作权。例如平台规则、网络协议等。但平台设定的规则应受到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规则的约束,而网络协议可以被认为是民法总则中规定的习惯。

话题二

“洗稿”现象可能会“刹车”

微信图片_20190109111006.jpg 

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主任岳占峰:虽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用计算机对内容进行相似性判别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层出不穷的“洗稿”方式还未能做到精准判别,目前对于“洗稿”的认定主要还是依赖有经验的编辑进行人工判断。微信公众平台近期推出的“洗稿”投诉合议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于判定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由投诉方发起并经被投诉方确认后,平台随机邀请一定数量的合议小组成员参与评定,回收结果大于10份且70%以上认为内容是“洗稿”的,则认定被投诉方“洗稿”。合议机制引入了类似陪审团制度的思想,采纳多数合议小组成员的意见,对有争议的“洗稿”内容作出裁定,降低了由于判断标准模糊而被“洗稿”侵权的流量号们钻空子的可能性。

解决“洗稿”问题更有效的方法是落实主体责任,无论是平台主体的内容审核责任,还是公众号运营主体的“洗稿”侵权责任,都应该引入惩戒机制,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切断侵权方的利益来源,让原创内容获取应得的收益,让侵权方付出更大的代价。

话题三

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会更广泛

微信图片_20190109111010.jpg 

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徐耀明:普通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改性,一般需要通过公证的形式予以固定证据,而公证存在费用高、时效性和便捷性差等局限性,区块链取证技术恰恰弥补了前述不足之处。同时,区块链技术自带永久性存在证明和多级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电子数据在非极端情况下不被人为篡改。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收集、固定电子数据的方式。但《规定》并未赋予区块链取证技术与公证同等效力,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宜神化区块链技术,而应综合考量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否可以保证电子数据在生成、收集、存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篡改,且内容完整。此外,公有链(区块链的一种类型)中还存在诸如“51%算力攻击”等欺骗手段,虽然现在尚无证据表明通过较低的成本可以篡改区块链技术获取的电子数据,但技术的中立性决定技术的进步客观上也会导致欺骗手段的升级,当欺骗手段的成本过低时,区块链技术就不再无懈可击。

话题四

人工智能生成物 版权保护依然存在争议

微信图片_20190109111014.jpg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李自柱: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问题,大家关心的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它生成的内容属于不属于作品?如果属于作品的话版权归谁,关于第一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不是作品,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思考,第一个方面是:这个生成物的内容属于不属于人类的智力表达?现在《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肯定都是人类的智力表达。那现在的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不是人类智力的表达?这与作者直接创作作品存在不同。作者直接创作作品的时候,具有直接性,而人工智能势必要用到机器。机器通过学习输出的一种表达,与人工智能设计者、使用者好像有了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间接性,那么这个间接性是不是需要考虑?

第二个方面是:这个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这是版权认定的核心要件。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独立创作,非抄袭别人。二是创作中有作者的个性烙印在里面。在人工智能这里,到底能不能用相同的材料、相同的算法?能不能得出带有个性化差异的结果?如果用相同的算法、相同的材料,得出来的结果具有唯一性,那又是否符合创作的定义?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易珍春:人工智能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大量关于其“创作的作品”的版权争论。但在讨论之前,笔者认为首先要明晰的问题是:机器人或者说人工智能创作出一定高度的作品后,可以作为作者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我国《著作权法》非常明确地表明保护的只是人类智力成果。因为作品必须是人类的智力成果,就像大象画的画和猴子自拍照都不是作品一样。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的“作品”不可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还存在许多争议,比如:人工智能真的是在“创作”作品吗?它本身具备创作意图吗?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根据其程序在“创作”,作者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应当属于编程人员?此外,如果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作者,作者应当享有的精神权利,如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工智能又如何享有并行使这些权利?

IBM CEO称AI摧毁岗位 也会创造岗位

2019-01-09

腾讯科技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大量传统就业岗位的担忧。据外媒最新消息,周三,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Rometty)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表示,人工智能将摧毁就业机会,并将创造就业机会,但不论摧毁或者创造岗位的平衡如何变化,“100%的工作机会都会有所不同”。

微信图片_20190109110807.jpg

据美国科技媒体报道,罗睿兰利用她的主旨演讲同时宣布了一个新的“学徒联盟”(Apprenticeship Coalition)计划,以支持那些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经济中寻找工作的人。IBM正在与“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以及包括沃尔玛、福特和移动运营商Sprint在内的几家公司合作。

这位首席执行官进一步谈到了由于人工智能而出现的变化,她说,随着“广义人工智能”(Broad AI)的出现将给社会带来大量的变化。

她表示,“狭义人工智能”擅长在一个领域中学习一项任务,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在处理能力上与人类相似,但广义人工智能介于两者之间——它擅长于跨领域的许多任务,这意味着它只需要更少的训练数据。

罗睿兰说,广义人工智能“只需要更少的培训数据,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推向市场。”

IBM人工智能和量子研究主管达里奥·吉尔(DarioGil)表示,一般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还需要等待几十年,但是广义人工智能将充当一个垫脚石。

罗睿兰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各种组织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深度数据”(过去往往被忽视的详细数据)。例如,IBM旗下的天气公司(Weather Company)正在使用众包传感器数据来改善全球各地的天气预报。IBM旗下的天气频道(Weather Channel)应用程序因修改手机用户的数据而受到抨击,但罗睿兰表示,新的天气预报功能只会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提取单个手机的数据。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罗睿兰还在台上与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进行了交谈。巴斯蒂安表示,达美航空公司正在利用数据为预测性维护提供依据,并减少航班取消现象。他说,虽然取消航班曾经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达美航空在2018年有251天的时间没有取消航班。

罗睿兰说,随着IBM的量子计算系统的引入,量子计算也即将出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实验,不仅仅是一个芯片,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她说。

罗睿兰宣布,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是第一家加入IBM Q网络(IBM Q Network)的能源公司,这是一项旨在推进量子计算的合作研究项目。该网络目前有42个以上的机构成员。